烟台争建“国家森林城市”六大生态工程立体绿化烟台

2016-08-04  2466


信息来源:水母网  


水母网8月3日讯:波荡漾的黄海、渤海相拥着胶东半岛,这里就是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”的烟台———只有生活在大海边、群山环抱下的人们才能体会到这诗意的生活。

近期,市政府提出“国家森林城市”验收申请,国家林业局择日将对我市创建“国家森林城市”进行实地验收。2013年7月,我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。经过近三年的努力,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。

截至目前,全市林业用地面积820万亩,森林覆盖率40%,均位居山东省首位;现有自然保护区20处、森林公园25处、湿地公园7处,面积302.6万亩。

森林覆盖率位居山东首位

烟台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,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、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荣誉。

“重视保护森林资源,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工作”,截至2015年,全市林业用地面积820万亩,森林覆盖率40%,均位居山东省首位。现有自然保护区20处、森林公园25处、湿地公园7处,面积302.6万亩,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生态支撑。

经过连续多年对森林资源的重视保护,已经达到各项基本条件的烟台正极力争创一张新的城市名片:国家森林城市。

2013年11月,我市编制完成了《森林城市美丽烟台建设规划(2014-2016)》。2014年5月,市政府聘请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在《森林城市美丽烟台建设规划》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,编制完成《山东省烟台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(2014-2023)》,于2014年底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,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。

《总体规划》以“山海森林城市、美丽宜居烟台”为建设理念,按照“一核引领、两带围合、三区支撑、三网罗织、五廊纵横、多点增彩”的总体布局,实施森林生态体系、森林产业体系、森林文化体系和森林支撑体系四大建设工程,努力实现资源增长、生态优良、产业发达、文化丰富、人民富裕的发展目标,将烟台建设成山海相拥、生态宜居、产业发达、文明和谐的国家级森林城市。

六大生态工程立体绿化烟台

为改善城乡绿化面貌和生态环境,全市重点实施城市绿化提升、景观通道建设、城郊森林建设、水源地绿化、林业产业和森林资源保护六大生态工程,2014年至2015年,共完成造林46.2万亩。

城市绿化提升工程。在道路、广场、公园等公共场所,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,建设完善社区公园;在居民小区和单位庭院,提升绿地率,创建花园式单位。目前,我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%,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.22平方米。

景观通道建设工程。以高速公路、干线公路及县市区中心城区与干线公路的主要连接线为重点,增加常绿和彩色树种,打造树种多样、色彩丰富、三季有花、四季常青的千里生态景观通道,全市2500多公里的国道、省道和高速路基本实现高标准绿化。

城郊森林建设工程。全市先后完成烟台植物园、北方植物园、大南山森林公园、夹河森林公园等一批城郊森林公园,提升了城市绿化品位,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。

水源地绿化工程。在全市主要河流、大中型水库流域营造水源涵养林,控制水土流失,为城市水源地提供生态支撑。通过实施拦蓄补水、栖息地恢复等措施,对生态湿地进行抢救性恢复,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。规划建设了一批水系绿化精品工程,全市大中型河流基本实现绿化美化。

林业产业工程。在发展壮大苹果、大樱桃、葡萄等传统优势经济林的同时,加快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、速生用材林和森林旅游,并通过加大林产品市场培育力度,加快林业龙头企业和名牌林产品建设,开展森林认证、境外林业合作开发等措施,全面优化发展环境,提升发展活力,推动林业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
森林资源保护工程。积极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,并通过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,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有力保障。加大森林防火投入力度,新建一批远程视频监控、蓄水池和防火通道,及时补充更新森林防火物资装备,推动森林防火能力进一步提升。

2014年以来,全市累计投入4.2亿元,修建防火通道1694公里,建设消防水源地和水池773个,铺设消防管道103公里。全面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,严格执行防治措施,切实防范外来有害物种入侵。

自2014年以来,烟台通过“创森市民知识竞赛”、举办“让森林拥抱蓝天”的世界森林日主题宣传活动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电视知识竞赛等进行科普宣传,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活动中来。

2015年9月,开设专题网站并设置创森动态、市民看创森等专栏,统一发布创森最新动态。同时,积极开展科普工作,通过现场解答、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,向广大市民宣传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和森林城市知识。